警示教育学习:思想防线失守 逐步滑向深渊
违纪违法事实
陈丙安,曾任重庆市合川区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因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于2022年4月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经过深入调查,陈丙安被发现失去了理想信念,背离了党的宗旨,对党不忠诚不老实,且对抗组织审查。他长期参与迷信活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宴请和旅游安排,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此外,陈丙安还违规从事营利活动,长期借用管理服务对象的钱款,未有效落实河长制工作,干预执法活动,且存在“官商勾结”行为,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危化品经营许可、工程承揽等方面谋取私利,非法收受大量财物。
陈丙安的违纪违法行为严重违反了党纪国法,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政治生态。在2023年2月,他被开除公职;4月,被开除党籍,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同年7月,陈丙安因犯受贿罪和洗钱罪,经过法院审理,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三个月,并处罚金55万元,其违法所得被追缴。
忏悔书节选
当了“一把手”后,我变得很自负、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停留在取得的成绩上自以为是,昏昏然、飘飘然,以致于不学习,不接受新的知识,靠经验办事,思想上不重视,导致行为上的“出轨”,典型的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停在旧时代,成了唤不醒的装睡人。
攀比思想极其严重,特别是做了“一把手”以后,权力大了,虚荣心使自己变得毫无底线。一直以为大丈夫可以不拘小节,从内心上就没有对纪律形成敬畏,平时松松垮垮惯了。在交友过程中没有处理好亲清的政商关系,没有净化自己的朋友圈,自己整天热衷于吃吃喝喝,觥筹交错。我是鸵鸟顾头不顾尾,对自己犯的错有意无意地选择忘记。
一次次党建活动,都是应付了事,讲假话、做样子、留痕迹、过检查,从未入脑入心。观看警示教育片的时候,没有对照自己,把自己摆进去。思想上的堕落让自己一步步滑向深渊。先是认为小的红包礼金没事,到后来就大肆收受贿赂。防线一松,腐败就像是洪水猛兽,很快吞食人的肌体。直到被留置以后,才知道自己积重难返,已经走得太远了。
陈丙安案件剖析与警示
陈丙安案是一起典型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其犯罪事实清晰、情节恶劣、教训深刻,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通过对陈丙安案的剖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的警示和教训:
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
陈丙安案的发生,根本原因在于他理想信念的动摇和丧失。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陈丙安忘记了初心和使命,背离了党的宗旨,对党不忠诚不老实。他在面对各种诱惑和考验时,没有坚守住党的原则和底线,而是被私利所驱使,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这再次提醒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党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党的灵魂。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向。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信仰,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初心。
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严格依法用权
陈丙安案暴露出他对权力的扭曲理解和滥用。他把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而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手段。这种错误的权力观导致了他滥用职权、贪污腐败、腐化堕落。这再次提醒我们,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为人民服务,用不好则会危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始终把权力看作是人民赋予的责任和信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自觉接受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强化自我约束,严守道德底线
陈丙安案中,陈丙安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面对各种诱惑和考验时,没有坚守道德底线,而是被欲望所驱使,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这再次提醒我们,自我约束是党员领导干部必备的品质和能力。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不为私利所动、不为私欲所惑。同时,我们还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以更好地履行职责和使命。
四、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有效监督体系
陈丙安案的发生也暴露出我们在制度建设和监督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体系,构建有效的监督体系。同时,要加强对制度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对制度的认识和遵守意识。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五、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陈丙安案再次提醒我们,党风廉政教育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陈丙安案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警示和教训,我们要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